首頁 > 健康保健 > 健康用藥

腎上腺素,救命良藥要用對

2012-12-12 11:30 來源:21世紀藥店 作者:祝建材 點擊:

核心提示: 腎上腺素是一種激素和神經(jīng)遞質,由腎上腺釋放。小劑量腎上腺素對血管呈雙相反應,首先興奮α受體,使血管收縮,而后呈現(xiàn)持久的β受體興奮作用,引起血管擴張,血管總外周阻力降低。

  腎上腺素是一種激素和神經(jīng)遞質,由腎上腺釋放。小劑量腎上腺素對血管呈雙相反應,首先興奮α受體,使血管收縮,而后呈現(xiàn)持久的β受體興奮作用,引起血管擴張,血管總外周阻力降低。腎上腺素可興奮β2受體,迅速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,還可舒張胃腸平滑肌,使胃腸蠕動減慢,對瞳孔輻狀肌也有興奮作用,可產生散瞳效應。其能抑制組胺和白三烯等過敏物質的釋放,升高血糖,可用于治療低血糖昏迷。

掌握適應證

腎上腺素主要用于過敏性休克的治療,可迅速緩解藥物等引起的過敏性休克,亦可用于延長浸潤麻醉用藥的作用時間,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驟停進行心肺復蘇的主要搶救用藥。

搶救過敏性休克:如青霉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。由于該品具有興奮心肌、升高血壓、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等作用,故可緩解過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、血壓下降、呼吸困難等癥狀。皮下注射或肌注0.5~1mg,也可用0.1~0.5mg緩慢靜注(以等滲鹽水稀釋到10mL),如療效不佳,可改用4~8mg靜滴(溶于5%葡萄糖液500~1000mL)。

搶救心臟驟停:對停搏的心臟有起搏的作用,為心臟停搏時的首選藥物??捎糜谟陕樽砗褪中g中的意外、藥物中毒或心臟傳導阻滯等原因引起的心臟驟停,0.25~0.5mg以10mL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注射(或心內注射),同時進行心臟按壓、人工呼吸和糾正酸中毒。對電擊引起的心臟驟停,亦可用該品配合電除顫器或利多卡因等進行搶救。

治療支氣管哮喘:效果迅速但不持久。皮下注射0.25~0.5mg,3~5分鐘即見效,但僅能維持1小時。必要時每4小時可重復注射一次。

與局麻藥合用:加少量(約120萬~50萬)于局麻藥(如普魯卡因)內,可減少局麻藥的吸收而延長其藥效,并減少其不良反應,亦可減少手術部位的出血。

治療低血糖昏迷:對低血糖昏迷患者在給予葡萄糖靜脈注射的同時還可給腎上腺素0.2~0.5mg,能迅速提高血中葡萄糖濃度,使患者清醒。

抑制鼻粘膜和牙齦出血:將浸有(12萬~11000)溶液的紗布填塞出血處。

治蕁麻疹、枯草熱、血清反應等:皮下注射11000溶液0.2~0.5mL,必要時再以上述劑量注射1次。

牢記配伍禁忌

α受體阻滯劑以及各種血管擴張藥可對抗本品的加壓作用。與全麻藥合用,易產生心律失常,直至室顫。用于指、趾部局麻時,藥液中不宜加用本品,以免肢端供血不足而壞死。與洋地黃、三環(huán)類抗抑郁藥合用,可致心律失常。與麥角制劑合用,可致嚴重高血壓和組織缺血。與利血平、胍乙啶合用,可致高血壓和心動過速。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,兩者的β受體效應互相抵消,可出現(xiàn)血壓異常升高、心動過緩和支氣管收縮。其他擬交感胺類藥物合用,心血管作用加劇,易出現(xiàn)不良反應。與硝酸酯類合用,本品的升壓作用被抵消,硝酸酯類的抗心絞痛作用減弱。

警惕不良反應

1.全身反應:治療量有時可見焦慮不安、面色蒼白、失眠、恐懼、眩暈、搏動性頭痛、嘔吐、出汗、四肢發(fā)冷、震顫、無力、心悸、血壓升高,尿潴留、支氣管及肺水腫,短時的血乳酸或血糖升高等。大劑量興奮中樞,引起激動、嘔吐及肌強直,甚至驚厥等。用量過大或皮下注射誤入靜脈時,可引起血壓驟升、心律失常,嚴重者可發(fā)展為腦溢血、心室顫動??捎梅油桌骰騺喯跛猁}對抗。

2.眼用時反應:眼部有短暫的刺痛感或燒灼感、流淚、眉弓疼、頭痛、變態(tài)反應、鞏膜炎;長期應用可致眼瞼、結合膜及角膜黑色素沉積、角膜水腫等。

莫忽視注意事項

器質性心臟病、高血壓病、冠心病、心源性哮喘、阻塞性心肌病、心律紊亂、尤其是室性心律紊亂、甲狀腺功能亢進及糖尿病患者,以及腦組織挫傷、分娩患者禁用。小兒、老年人、器質性腦損害患者及孕婦應慎用。

注射時必須輪換部位,以免引起組織壞死。長期大量應用該品可致耐藥性,停藥數(shù)天后,耐藥性消失。用于過敏性休克時,應補充血容量,以抵消血管滲透性增加所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。使用該品時必須注意血壓、心率與心律變化,多次使用應監(jiān)測血糖。

心臟復蘇三聯(lián)針為鹽酸腎上腺素、硫酸異丙基腎上腺素各1mg,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2mg(去甲腎上腺素1mg)。三者注射液于臨用前混合,做心室內注射。

Tags:腎上腺素 青霉素

責任編輯:醫(yī)藥零距離

圖片新聞
中國醫(yī)藥聯(lián)盟是中國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醫(yī)藥在線組織,是醫(yī)藥在線交流平臺的創(chuàng)造者,是醫(yī)藥在線服務的領跑者
Copyright © 2003-2017 中國醫(yī)藥聯(lián)盟 All Rights Reserved